今年以来,我国经济增长再现下行态势。而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,近期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显示,我国经济正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。今年以来,新一届政府“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”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开始显现成效,中国经济目前整体处于合理区间,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出台的可能性不大。
据立信管接头悉,近来,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,我国经济出现了放缓的趋势,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,经济下行压力较大。而8月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指标显示,中国经济正逐步企稳回升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均好于此前的市场预期。包括PMI、工业增加值、用电量等一些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也都出现了回升向好的态势。
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,尽管劳动力的供求,以及资源和市场的约束力在增强,但是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。“我们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以后,还要继续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,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,我们可以从创新中得到红利,从改革中得到红利。所以说,中国经济完全具有支撑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和能力。” 其实大多数人看到“第二季”和告别了对“经济刺激政策”的依赖。想到的是不再依靠浪费资源和环境破坏来发展经济;看到了真正的“转型期”和“换挡期”的来临;更多的想到的是技术的改革和创新。其实,人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改革和创新,这才是经济发展告别“刺激政策”的关键。
据立信管接头了解,在中国经济下行时,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,不失为一种办法,但权衡利弊之后,显然是无助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。因而,选择了既利当前、更惠长远的策略,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,这本身就不容易。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温和的通胀水平可能不是经济增长最快的“骡子”,但是却是中国经济最好的“路子”,经济在平稳中运行,促进长远发展,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,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。
|